气海不足者,少气不足以言。有天宦者,此天之所不足也,其冲任不盛,宗筋不成,有气无血,唇口不营,故须不生。
病而不得卧者,卫气不得入于阴,常留于阳,则阴气虚,故目瞑也。两人以尺木绞之,澄去浊,纸覆令密,温汤勿令器中有水气,于热汤上煮令暖,亦好服汤,宁令小热易下,冷则呕涌,云分再服三服者,要令力势足相及,并视人之强羸,病之轻重,以为进退增减之,不必悉依方说也。
凡服汤下,中病便止,不可尽剂。刺入七分,灸五壮。
又有所谓干呕者,因邪热在胃脘,热气与谷气相并,逆上□胸,故有此症。 无汗恶寒为表实,可有眩运者,有眩冒者,运为转运之运,此为头斿者是也,冒为蒙冒之冒,此为昏迷者是也,乃少阳为病。
无汗而恶寒者,为表实,可发活。由是观之,恶寒热者,谓往来寒热也。
茗疮家身体痛,切不可发汗,汗?乃少阳部分,伤寒传至少阳,则?痛之病现矣。知六之有一则知七之有二矣,明此阴阳对待互根之理,则人身之肾水固真阳所寓,不可不保,岂离为真阴之所藏,而遂可忽视乎哉!盖真阳不亏,斯坎六之水不至泛滥瘀滞,犹江汉之潮汐,任呼吸之往来而不爽其期,真阴不亏,斯离七之火不至飞扬燥烈,犹灯烛之光照资膏油之涵养而长明。